交易者必看:非农率VS失业率,谁更有影响力?

notion image
 
在外汇、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中,美国的就业数据一直是最受关注的核心指标。尤其是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变动(Non-Farm Payrolls,简称NFP)和美国失业率(Unemployment Rate),几乎每次公布都能牵动市场神经。但常见的问题是:当两者出现背离时,市场该信哪一个?
例如,某个月非农就业人数大幅下降,显示就业创造明显放缓;但失业率却保持不变,看似就业环境依旧稳定。此时,美元和美股究竟应该如何反应?哪一个才是央行真正关心的“锚”?
答案并非绝对,而是要分短线与长线两个角度来看。

一、长期视角:失业率与产出缺口

从宏观和央行决策角度出发,失业率的参考价值高于非农。原因在于,西方央行普遍依赖“产出缺口理论”(Output Gap Theory)来判断经济是否过热或衰退,核心目标是实现“最大化就业”。
这里的“最大化就业”并不是失业率越低越好,而是维持在自然失业率附近。如果失业率过低,劳动力市场过热,招聘困难、工资上涨,通胀压力随之抬头;如果失业率过高,则意味着产出不足,消费和投资都受到抑制。
产出缺口与失业率的关系:
  • 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,经济处于过热状态,产出超过潜在水平。
  • 当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时,经济未能充分利用劳动力,产出低于潜在水平。
我们曾在《美联储如何看待失业率》一文中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:
 
notion image
 
当获得大笔订单时,一个伐木工人可以连肝一周不睡觉,伐出700根木头,但这并不代表他长期最大的产能是一天100根木头。很可能在连肝一周后,他需要休息两周才能重新开始工作。为了让工人能够时刻保持最大产能,最好的做法是让他放缓伐木的速度,从每天100根木头下降至60根木头,劳逸结合,保持稳定的产出。这才是真正的长期最大产能(100根木头/天是实际产出,60根木头/天则是最大产能)。
央行看就业市场也一样:过低的失业率不可持续,过高的失业率则意味着浪费。正因如此,美联储在利率决策时更强调失业率,而非单月的非农波动。

二、失业率作为衰退信号

历史经验表明,失业率的快速上升往往是衰退的重要前兆。常用的“Sahm 规则”指出:当失业率三个月均值比过去12个月低点上升0.5个百分点以上,衰退风险显著上升。
 
notion image
 
这也解释了为何即便非农出现大幅下滑,央行仍未必过度反应。比如2025年9月,美国非农数据全年累计被下调91万人,但美联储依旧坚持“就业稳定”,原因就是失业率没有出现明显攀升。
换句话说,非农记录的是新增岗位的月度变化,更容易受短期扰动影响;失业率则直观反映劳动力市场的闲置程度,更能体现经济的整体走向。

三、短线交易视角:非农的市场冲击更大

然而,如果站在短线交易员的角度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失业率每月的波动通常只有0.1个百分点,甚至0.2个百分点,而这类幅度很难与市场预期形成显著落差。更重要的是,失业率的变化往往受到劳动参与率、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,短期解读难度大。
相比之下,非农就业人口的颗粒度要细不少。几万的预期差距往往就能对美元、黄金等资产造成显著冲击。比如市场预期新增20万人,结果公布只有5万人,就足以引发剧烈波动。
 
notion image
 
此外,非农报告还包含行业细分,就业的增减原因更容易剖析。分析师们可以剔除掉一些短期因素(如罢工、政府裁员等),更准确地把握就业市场的细节。正因如此,非农数据一旦公布,市场短线交易员总是蜂拥而入,美元、黄金、标普500指数往往瞬间剧烈波动。
 
notion image
 
根据Finlogix财经日历的非农统计,在过去两年里,当非农公布值低于预期,美元会有87%的概率下跌。而当公布值高于预期时,美元也有73%的概率下跌。
 
notion image
 
相比之下,观察Finlogix财经日历的失业率行情统计数据。当失业率高于预期时,美元下跌概率为75%,而低于预期时,美元上涨概率仅62.5%,两者概率均低于非农数据。更有三分之一的情况,失业率平于预期。这意味着,在短线交易中,交易者更加倾向于利用非农就业的表现来决定美元的交易方向。

四、失业率与非农的内在逻辑

虽然二者看似“竞争”,但其实在逻辑上相互补充。
  • 非农提供了“新增就业”的月度信息,更像是一份流水账。
  • 失业率则提供了“就业结构与总量”的宏观视角。
两者结合,才能真正把握经济脉络。
就像驾驶汽车时,你既要看“速度表”(非农,就业增长速度),也要看“油量表”(失业率,经济长期可持续性)。只看一个,都会导致误判。

五、真正的先行指标:平均工作小时数

需要强调的是,不管是失业率还是非农,就业数据大多属于滞后指标。这是因为裁员通常是企业在经济下滑后的最后一步行动。企业遇到需求下降时,首先会减少加班、缩短工时或降低时薪,而只有当局面恶化时才会选择裁员。
 
notion image
 
因此,在非农报告中,最有先行指引意义的其实是“平均工时”数据。
  • 平均工时上升,意味着经济活动活跃,企业加班增产。
  • 平均工时下降,意味着需求不足,企业让员工减少工时。
这类数据往往领先非农与失业率,对预测经济周期拐点更有价值。除了工时之外,美联储还会参考职位空缺报告(JOLTS)初请失业金人数平均时薪增速等先行指标。
不过,先行指标的问题在于波动过大,不稳定性强。因此在正式决策中,央行仍然会优先参考失业率和非农等核心数据。

六、交易员的启示

对交易员而言,理解这套逻辑至关重要:
  • 如果你做的是短线交易,应该优先盯紧非农数据。它的波动性强、即时冲击大,是市场短期价格的驱动力。
  • 如果你是宏观研究者或中长线投资者,则应更多参考失业率及产出缺口。它能帮助你理解经济周期的大方向,避免在噪音中迷失。
同时,不要忽视非农报告中的细节指标,特别是平均工时和薪资增速。这些数据往往能在市场“大反应之前”,提前释放信号。

七、结语

综上所述,非农与失业率并不是互相对立的“竞争对手”,而是不同时间维度下的“互补工具”。
  • 失业率告诉我们经济是否接近潜在产出,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核心参考。
  • 非农就业则揭示就业市场的短期动态,是市场波动的直接触发点。
作为交易员,理解这两类数据的不同价值,才能在交易中把握好节奏。既能在非农之夜搏击短线行情,也能在失业率的长期趋势中看清宏观大势。
 

《指标宝典》现已上线!

立即登录即可免费下载阅读,开启你的专业交易之路!
 

 
notion image
作者 Peter Pan
CFA特许金融分析师,悉尼大学经济学院硕士,从事金融相关领域多年,曾任职于国际知名券商,担任市场分析工作。Peter有着丰富的个人操盘与交易指导经验,具备专业的金融理论知识以及扎实的实际操盘经验,擅长中短线趋势的交易。
Peter擅长运用波动理论与多指标结合进行趋势预测,熟练运用行为金融学,精准判断市场情绪变化,注重可操作性。通过每日早报、每日分析以及每周数个讲座,协助数百位新手建立完善交易系统。